撐竿跳高是田徑運動項目一種。運動員借助竿子支撐和彈力,以懸垂、擺體和舉腿、引體等竿上動作使身體越過一定高度。其歷史長久,早於古代希臘,人類就利用長矛、木棍等長形物以撐過河流等障礙物。而據記錄,在554年的愛爾蘭也出現撐越過河的遊戲。18世紀,撐竿跳高由於能鍛練身體,在德國曾流行一時,後來漸漸廣泛,普及到全世界,是一項技術復雜的田徑運動項目。

 

歷史

起源於古代人類利用木棍、長矛等撐越障礙的活動。據記載,公元554年愛爾蘭就有撐越過河的游戲。撐桿跳高原為體操項目,流行於德國學校。1789年德國的布施(Busch)跳過1.83米,這是目前世界上有據可查的最早成績。作為田徑運動項目首先在英國開展,1843年4月17日英國職業選手羅珀(John Roper)在彭裡斯越過2.44米。19世紀末開始流行於歐洲國家。撐竿最早使用木竿,最高成績為3.30米﹔1905年開始使用重量較輕、有一定彈性的竹竿,最高成績達到4.77米﹔1930年出現較為堅固的金屬竿,運動員無撐竿折斷之慮,可以提高握桿點,加快助跑速度,最好成績達到4.80米﹔1948年美國設計制造出重量更輕、彈性更強的玻璃纖維竿,目前使用該竿已突破了6米的高度。撐竿跳高的橫竿可用玻璃纖維、金屬或其他適宜材料制成,長4.48~4.52米,最大重量2.25公斤。撐竿的長度和直徑不限,但表面必須光滑。運動員一般都自帶撐竿參加比賽。比賽時,運動員必須將撐竿插在插斗內起跳﹔起跳離地後,握竿的手不得向上移動﹔可以在規定的任一起跳高度上試跳,但每一高度只有3次試跳機會。男、女撐竿跳高分別於1896年和2000年被列為奧運會比賽項目。

 

現代撐竿跳高

根據撐竿的變化,撐竿跳高運動的發展可分為4個階段:

 

①木製竿階段

早年歐洲的撐竿都是木制的,桿子下端裝以三股鐵叉。運動員把木竿插在地上,沿竿迅速向上爬,當竿子將要傾倒時,便越過橫竿,故稱"爬竿跳高"。爬竿跳高到1890年被禁止。

1896年第1屆奧運會的撐竿跳高比賽,由美國運動員W.霍伊特用木竿躍過3.30米,獲得冠軍。

 

②竹竿階段

1905年歐洲人從中國和日本引進竹子,並於1909年用於撐竿跳高中。從此,正式定名為"撐竿跳高"。由於竹竿輕且有彈性,促使技術不斷改進。1912年,美國的M.賴特以4.02米首破4米大關。1924年,國際田聯正式同意使用木質穴斗和沙坑。由於助跑速度加快,握竿高度提高,使運動成績也不斷提高。1942年,美國的C.沃梅達以4.77米的成績創造了竹竿最高紀錄。

 

③金屬竿階段

由於竹竿易斷,金屬竿逐漸代替了竹竿。雖1930年就已有鋼竿,但並未普及。1952年出現了鋁合金竿。由於金屬竿質地結實,運動員敢於提高握竿點,助跑速度加快,並加大了擺體幅度。1957年美國運動員B.古托夫斯基以4.78米打破了世界紀錄。1960年美國運動員D.布雷格又以4.80米創造了金屬竿的最高紀錄。

 

④玻璃纖維竿階段

早在1948年已有人採用玻璃纖維竿,但因動作掌握不好,運動成績不理想。到60年代初,玻璃纖維竿又在美國問世。1961年美國運動員G.戴維斯以4.83米創造玻璃纖維竿第一個紀錄。1962年,國際田聯正式批准使用玻璃纖維竿,運動成績不斷提高。美國運動員B.斯頓伯格和J.彭內爾先後躍過5.13米和5.20米。

 

Pole Vault 02.jpg 

 

插竿與起跳動作:左手左臂向前推送撐竿,右臂和右肩後撤,右臂迅速反腕向上舉竿,左手向前推竿,兩手配合將撐竿向上、向前舉起。當起跳腳踏上起跳點時,右臂已充分向上舉直,左臂彎曲地頂住撐竿,兩手把撐竿牢牢地固定在穴位中,同時肩、胸、髖主動向前上逼近撐竿,起跳腳積極蹬伸,擺動腿屈膝上擺,整個身體懸垂於撐竿下完成動作。

撐竿跳每次比賽由主裁判設定起始高度,撐竿跳橫桿每輪至少升高5厘米,直到剩下最後一個人。所有的測量尺度都以厘米為單位,從地面量起到橫竿最低部分的最高點處。撐竿跳運動員可以自己選擇何時起跳或過杆。他們如果三次試跳同一高度失敗就會被淘汰。他們成功越過的最高高度就是他們的最終成績。

在跳過某些高度時要注意策略。如果兩個人成績並列,打破平局的辦法一般有兩種:首先看誰通過同一高度使用的次數少﹔其次是看哪個人在全部比賽過程中失誤的少。如果還是平局,比賽就產生並列冠軍。

決勝局比賽按以下規則舉行:每個平局中的競爭者只許跳一次,從最低高度開始淘汰。如果運動員全過則上升高度,如果所有運動員都沒過則下降高度,直到隻剩一名運動員在淘汰中生存下來。

 

競賽場地

在撐桿跳比賽中,撐竿跳運動員助跑距離有40米長,起跳時將他們的撐竿伸出,插向跑道盡頭一米長的凹陷槽。凹陷槽的槽面向跑道盡頭加深,最深處達20厘米。凹陷槽呈錐形,以便在跑道盡頭卡住撐竿。撐竿很平滑,並且按運動員需要的長度和粗細來制作。撐竿跳的橫杆與跳高橫竿基本相同,但為了安全它更輕一些。撐竿跳運動員也會落到一個軟泡沫墊子上。

 

十項全能比賽得分計算公式,其中T為秒、D為公尺/米、d為公分/厘米:

撐竿跳高-0.2797×(-100)1.35

 

 

***

聽障世界紀錄:

成績

選手 (出生年份)

國籍

日期

地點

5.06

SOUTHERN Patrick (1982)

USA

15 4 2006

Lincoln, United States

4.78

SPONBERG Ole Theodor (1968)

NOR

26 7 1993

Sofia, Bulgaria

4.77

BEDNAREK Miroslaw (1960)

FRG

24 6 1988

Trier, Germany

4.76

BEDNAREK Miroslaw (1960)

FRG

31 7 1987

München, Germany

4.73

BEDNAREK Miroslaw (1960)

FRG

15 7 1985

Los Angeles, United States

4.70

BEDNAREK Miroslaw (1960)

POL

26 7 1981

Köln, Germany

4.70

KREIDUNOV Vladimir (1958)

URS

26 7 1981

Köln, Germany

4.40

BEDNAREK Miroslaw (1960)

POL

5 6 1980

Gdansk, Poland

4.30

KREIDUNOV Vladimir (1958)

URS

24 7 1977

Bucharest, Romania

4.25

MICHILINE Joseph (1946)

USA

17 5 1969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4.15

SUUTARI Teuvo (1939)

FIN

28 6 1964

Merijärvi, Finland

4.10

JOHOVSKY Sigmound

URS

25 8 1963

Stavropol, Russian Federation

3.95

SUUTARI Teuvo (1939)

FIN

26 9 1962

Oulu, Finland

3.90

SUUTARI Teuvo (1939)

FIN

19 9 1962

Oulu, Finland

3.86

SUUTARI Teuvo (1939)

FIN

22 7 1962

Hämeenlinna, Finland

3.85

SUUTARI Teuvo (1939)

FIN

15 7 1962

Oulu, Finland

3.85

JOHOVSKY Sigmound

URS

6 8 1961

Helsinki, Finland

3.80

SIMONENKO Anatole (1936)

URS

10 8 1960

Stalingrad, Russian Federation

3.75

SUUTARI Teuvo (1939)

FIN

10 7 1960

Helsinki, Finland

3.61

KESKI-LEVIJOKI Erkki (1928)

FIN

21 7 1957

Tampere, Finland

3.55

KESKI-LEVIJOKI Erkki (1928)

FIN

30 7 1956

Oulu, Finland

3.54

KESKI-LEVIJOKI Erkki (1928)

FIN

10 8 1952

Jyväskylä, Finland

3.50

GRYTNES Endre (1924)

NOR

23 9 1951

Bergen, Norway

3.46

NIELSEN Borge (1919)

DEN

31 8 1947

Copenhagen, Denmark

3.43

BROMAN Tenho (1922)

FIN

4 8 1945

Turku, Finland

3.40

EDMAN Eric (1910)

SWE

19 6 1938

Karlstad, Sweden

3.30

EDMAN Eric (1910)

SWE

26 9 1937

Karlstad, Sweden

3.25

EDMAN Eric (1910)

SWE

24 7 1937

Oslo, Norway

3.22

EK Patrik (1907)

SWE

23 9 1934

Copenhagen, Denmark

3.20

EK Patrik (1907)

SWE

8 8 1934

Göteborg, Sweden

3.20

KAURELA Valentin (1908)

FIN

6 8 1933

Viipuri, Finland

3.00

MADSEN Gunnar (1905)

DEN

23 8 1931

Nuremberg, Germany

3.00

RØSTAD Arvid (1905)

NOR

23 8 1931

Nuremberg, Germany

2.72

POPLAWSKI Marjan (1908)

POL

17 8 1929

Porman, Poland

2.65

HOPPEL Max (1911)

GER

14 8 1927

Hamburg, Germany

2.20

CARRIER Emile

FRA

14 8 1924

Paris, France

 

聽障奧運紀錄:

成績

選手 (出生年份)

國籍

日期

地點

4.78

SPONBERG Ole Theodor (1968)

NOR

26 7 1993

Sofia, Bulgaria

4.73

BEDNAREK Miroslaw (1960)

FRG

15 7 1985

Los Angeles, United States

4.70

BEDNAREK Miroslaw (1960)

POL

26 7 1981

Köln, Germany

4.70

KREIDUNOV Vladimir (1958)

URS

26 7 1981

Köln, Germany

4.30

KREIDUNOV Vladimir (1958)

URS

24 7 1977

Bucharest, Romania

4.00

MICHILINE Joseph (1946)

USA

12 8 1969

Belgrade, Serbia

3.96

SUUTARI Teuvo (1939)

FIN

29 6 1965

Washington, United States

3.85

JOHOVSKY Sigmound

URS

6 8 1961

Helsinki, Finland

3.50

SIMONENKO Anatole (1936)

URS

27 8 1957

Milan, Italy

3.50

KESKI-LEVIJOKI Erkki (1928)

FIN

16 8 1953

Brussels, Belgium

3.40

BROMAN Tenho (1922)

FIN

14 8 1949

Copenhagen, Denmark

3.20

EDMAN Eric (1910)

SWE

25 8 1939

Stockholm, Sweden

3.20

VASSALL Harvie

GBR

19 8 1935

London, Great Britain

3.00

MADSEN Gunnar (1905)

DEN

23 8 1931

Nuremberg, Germany

3.00

RØSTAD Arvid (1905)

NOR

23 8 1931

Nuremberg, Germany

2.40

HOPPEL Max (1911)

GER

20 8 1928

Amsterdam, Netherlands

2.20

CARRIER Emile

FRA

14 8 1924

Paris, France

 

 

 

參考網站

http://baike.baidu.com/view/253192.htm

http://www.deaflympics.com/

http://sports.sohu.com/2004/06/20/44/news220624450.shtml

http://www.geocities.com/alexchui1986/page8.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聽奧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