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產生,肇始於血統、語言和生活習慣,而以語言的影響力最為重大。不同語言產生不同風格的文化,也深深決定了此文化的內涵。聾人以手語為母語,加上聽覺障礙,無法或難以接受聲音訊息的刺激,在無聲當中完全依賴視覺吸收資訊的情況下,發展出獨具一格的特殊文化來。"

-中華民國聽障者體育運動協會秘書長趙玉平

 

今年藉著台灣首度舉辦聽障奧運的機會,我們除了支持並祝福安慶隆以及所有台灣選手成功之外,也希望能透過聾人的視野來介紹更廣大的聾人世界,讓大家經由這些故事一同來瞭解並關心這風格獨特的文化內涵。

本系列擷取自中華民國聽障者體育運動協會聽障文化珠璣集,作者為秘書長趙玉平先生

 

 

聾人自治

國際聾人體總(CISS)是全球地位最高的聾人體育組織,獲得國際奧會的認可。我國由周國棟和許以文兩位老師代表以中華台北名義爭取入會成功,使兩岸三地的聾人運動員有同場競技的機會。

該會現任會長洛維特先生本身擅長國際手語,對我國十分友好。尤其是去年他應邀來台擔任台北永久盃國際聾人保齡球邀請賽的貴賓後,對我國聾人策劃與執行活動的能力,一直讚不絕口。

他在台北那幾天,我有幸時時與他晤面。從他的身上,我學到不少聾人文化的精義。他時常說的一句話就是「聾人自治」,而這句話正是CISS的宗旨和理想。

「聾人自治」是台灣聾人尚未建立的觀念,不論是手語的研究和推廣、體育行政業務的辦理或社團活動的管理,很多時候都不是聾人在主導。這樣的結果,往好處想是有聽人在幫大忙,我們樂得偷閒;往壞處想是我們永遠無法獨立,事事都要靠人家幫忙,而且在人前人後都沒機會表現出聾人的才華,更不用說想提升聾人的地位了。

此時,想到奧龍學院的聾人文化學教授湯姆博士也告訴過我:

「聾人的地位要靠自已去爭取。當感覺到聽人不尊重聾人的自治權時,不要怪他們,因為這他們不懂,要怪你們沒有去教育他們。」

這方面我們還需要多多努力。

 

 

愛需要去經營

曾經到過很多聽障朋友的家中作客,感覺上他們大多數的家人都不懂如何和他們相處。 



吃飯時,只見家人們自顧自的聊天,聊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事,聊事業,聊前途。我想,這些事也該讓他們的聽障家人分享吧!畢竟他也是家中的一份子。 



可是,一直到飯後坐到電視機前,以及我要告辭回家時,家人們都沒有把剛剛聊天的話題告訴我的朋友。最訝異的是,我的朋友也沒去問他家人剛剛在聊些什麼。 

一家人竟然如此的「隔閡」。 



以往,我在辦公室裡曾問聊得開口大笑的同事「什麼事那麼好笑,說來聽聽」,他們的回答老是「沒什麼」。我私底下也問過一些聽障朋友,發現每一個人都擁有和我一樣的遭遇和經驗。 



我想,原因可能是這些家人和同事不知該如何去把訊息告訴聽障者吧!或者是他們雖然知道可以用簡單的手語或筆談,或大聲的講話來告訴他,但是,他們嫌麻煩。 



儘管聽障者聽不見,但並不表示他不願再接受任何訊息,更不代表不接受任何關愛。 

用心去經營你們的關係吧。聽障者愛的回報會比你給他的更多!

 

 

 

作者 趙玉平
中華民國聽障者體育運動協會
http://www.deafsports.org.tw/people/chao-2.ht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聽奧戰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